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金通新闻
  

2016全国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空姐世界    发布时间:2016-07-21   浏览:次   信息来源:空姐世界

ld-1.jpg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民航局关于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示精神,由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主办,中国民航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民航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飞行乘务员委员会、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高校空乘分会协办,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全国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研讨会”于2016年7月20日下午13时30分,在中国北京天下第一城举行。

会议由全国民航团委原书记、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高校空乘分会会长、全国高等院校空乘专业推介展示会组委会主任王小娟主持。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民航局相关单位领导、高等院校领导、航空公司和机场集团领导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的主旨和目标是:“以研讨论民航发展,以发展论民航就业,以就业论人才培养”。与会领导及嘉宾一致认为,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一脉相承、互为依托。人才培养是基础,素质技能教育是关键,就业创业能力是核心。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是高等院校空乘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两大核心主题,是高等院校空乘专业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民航强国的必由之路。

会议首先由教育部学生司原副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原书记、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理事长王路江致辞。王理事长指出,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继续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和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联盟建设。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引导高校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批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协同育人开放共享实践基地。同时,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课程,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高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一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研讨会就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达成了高等院校空乘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共识。与会人员一致感到,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高等院校的不断努力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与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和民航发展趋势相比,仍存在改革和创新的问题。为此,与会人员针对目前高等院校空乘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实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民航空乘人才培养发展前景与素质需求应符合民航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与标准;二是探讨职业化技能的教育方向与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如何建立以技能、就业为导向的民航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学生司原副司长、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石鹏建致辞。他列举了近几年来的就业率与失业率,用数据说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同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革命的逐步来临,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替代了人工劳动,科技自动化的发展对就业与失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种种的数据与报告显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从学术型向技能型转变,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与会人员认为,高等院校空乘专业如何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迎接挑战、健康发展,是高等院校空乘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之所在,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和针对性,就是人才培养与就业。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充分考虑“航空公司用人标准的逐渐提高、空乘院校的阵容不断扩大、空乘专业毕业生增多、生源总体水平下降、学生的层次差异加大”等客观背景,实事求是地从本校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地拿出“如何实施专业技能教育,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何做到全面系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针对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的需求,适时改变教学方向及重点,“压缩必修课,增加专业技能课”,分层次教学,分科目教学,这恰恰是实施空乘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院长周春林教授在名为《校企混合所有制空乘学院建设探讨》的主题演讲中提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采用校企合作开办民航空乘专业以来,成果显著。合作更好地服务了民航事业发展,通过合作,增强了学校与业界之间的联系,也扩大了空乘专业的专业规模,完善了教学设施,并保障了专业的师资力量。他指出空乘专业培养学生的宗旨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模式分为:1、与名校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2、与用人单位合作,促进学生就业;3、校企合作,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完善管理机制。

二是高等院校空乘专业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求实的作风、扎实的热情,才能出标准、出经验、出成果。此次研讨会,与会人员针对民航空乘专业发展快、要求严、内容多、质量高的显著特点,采取目标适当、节奏适中、内容适量、进展适度的策略,实现“优秀加特长”、“合格加特色”的培养目标。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教授在主题演讲《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育一流民航人才》中谈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空乘专业设立于2008年,是内蒙古高校中最早设立的全日制艺术类本科专业,拥有微机室、模拟客舱、形体训练室等国内外先进设施。希望日后空乘专业能够独立出来,成为更系统、更明确、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并指出“校企合作”的方式对空乘专业毕业生就业非常有利。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要顺应民航业的发展需求,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培养更优秀的民航人才。

三是在空乘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上,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材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的问题,打破“统一安排、无条件服从、无选择执行”的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教授,发表名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民航人才培养体系》的主题演讲,王教授指出,要发展“一专多能”的专业建设体系,适应就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时刻以就业方向为引导,以就业形势为指导思想,随时对民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调整,通过培养让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热爱国家”等职业素养,做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型人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院长宋德利在主题演讲《空中乘务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创新思路》中,将“空中乘务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逐一指出,并逐个分析,力求在研讨会的现场,通过与会领导嘉宾的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探寻出空乘专业建设的创新思路,并予以实施。

四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探索。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材选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努力在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工作适应能力上下苦功夫、硬功夫。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飞行乘务员委员会主任郝玉萍指出,我国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民航业的发展需要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民航业的发达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年均增长为17.6%,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民航业的发展需要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合格人才的标准就是具备民航乘务员基本的素质技能要求。作为一名民航乘务员,首要任务是保证民航旅客的安全。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要让旅客感到舒心、安全、周到。各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站在保证民航旅客安全、促进民航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进行;各航空公司在选拔人才时,要注重考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给优秀的人才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五是树立信心,正视挑战,加快空乘专业教学改革步伐。当前,旧模式、新情况的挑战是最严重的挑战。学生、家长、教师多年来,已经习惯于“教什么、听什么、用什么”的旧模式,航空公司相继出现了招聘程序、用人标准、学历和技能要求的新情况,给空乘专业院校和学生带来了强大的就业压力,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必须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在主旨演讲中,以《教育个体优势与服务社会发展》为题,客观地分析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概括地阐述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高等院校空乘专业,存在发展与约束之间的矛盾问题,存在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矛盾问题,存在普及与提高之间的矛盾。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GDP数值的稳步提升,学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低,就业问题成为教育界的最大问题。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遵循大众化人才的培养,还是应遵循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以社会导向为主还是专业导向为主。随后,孙司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六点解决办法:1、培养目标转型,为转型做改革创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应由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培养目标,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转变,将阶梯化培养目标转化为平面化培养目标;2、进行教育思想转型;3、教育机制的转型;4、政策转型,以社会服务为目标建设一批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帮助和扶持;5、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型创新,由注重知识学习转向注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6、专业培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向以具体岗位、产业需求为依据的综合能力转型。

六是加强国际化的合作交流,携手发展。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各航空公司国际航线的开通速度与数量与日俱增,这对民航乘务员外语水平的要求也不断加强。乘务员在飞机上遇到外国乘客已是屡见不鲜的情况,而要想保证能够与每一位旅客交流沟通,就要求乘务员具备较高的外语口语水平,能够保证日常与外国旅客的交流,以便满足旅客们提出的要求。2014年,高等院校与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合作,将空乘专业学子送出国门,赴美留学。接受国际化教育,能够更加快速地提升外语水平,保障未来的民航乘务员具备较高的外语口语水平,为旅客提供完美的服务,满足每一位旅客的需求。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长萨迪克•沙博士不远万里来到研讨会现场,发表讲话,说明国际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ld-2.jpg

e189c60cb242d726c2d175b3258.jpg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院长周春林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教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飞行乘务员委员会主任郝玉萍、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长萨迪克·沙博士等分别发表演讲。

ld-3.jpg

在会上,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新疆职业大学、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等27所高等院校被授予“全国高等院校空乘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奖牌。

此外,参与研讨会的航空公司代表也对民航市场发展、民航系统人才需求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本次研讨会,中国民航报社、中国民航网、《中国民航》杂志、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光明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网、《空姐世界》杂志、空姐世界网等20余家知名媒体均进行了现场采访和跟踪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