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于9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第二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
中国航空运输安全快速发展,2006年至2015年,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0.02、亿客公里死亡人数0.001,这两项安全指标的流动值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尽管我国民航安全业绩骄人,但在民航快速发展和国际航空发展背景下,我国航空运输安全同样面临挑战和考验。
鉴于此形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于去年4月成功主办了“首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旨在为业界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国际民航安全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于9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第二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
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李军,欧洲航空安全局执行董事帕特里克·科伊、美国联邦航空局国际事务部亚太区主任马克·李维斯、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司长胡振江、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刘清贵发表了主旨演讲。国际航空公司驾驶员协会联合会主席马丁·乔克做出书面致辞。
本届论坛主题为“提高机组操作能力”,以主旨演讲、专题发言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剖析飞行员操作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交流飞行员训练和技术管理理念,解读安全运行与飞行训练的政策法规,探讨杜绝因操作能力不足而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措施,解决和扭转操作能力不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
李军理事长在主旨发言中基于中国航空运输安全的良好业绩,阐述了中国航空运输安全的保障体系,分析了确保航空运输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李军在讲话中强调到:保证中国的航空安全,要严肃认真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构建和完善航空安全保证体系。始终把确保安全摆在首位,全方位落实安全责任,切实加强人员的资质能力建设,大力强化安全科技支撑,积极开展航空安全的国际合作,不断打造安全文化软实力。
欧洲航空安全局执行董事帕特里克·科伊指出航空运输业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空管复杂性、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和无人机的监管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针对绩效的安全风险管控来保障航空安全。
美国联邦航空局国际事务部亚太区主任马克·李维斯介绍了美国从1976年开始实施的航空安全信息共享项目,指出非惩罚和自愿加入是确保获取有效信息的有效途径。
中国民用航空局安全总监、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理事长吴成昌在论坛总结发言时表示,在有关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的指导下,在国内外航空公司和制造企业的广泛参与下,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将成为国际民航的一个重要沟通交流平台,为促进国际民航的安全水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近150名来自中外民航政府机构、航空公司、空管、制造商的代表围绕专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代表认为,论坛从制度、文化、培训和科技等方面就“提高机组操作能力”这一航空安全核心要素进行了深入阐述和交流,必将对提升各个航空公司的机组操作能力、促进国际民航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图: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于9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第二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